天明报告 - 正论 - 谭嘉伦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27 次) 时间:2001-11-28 01:47:35 来源:谭嘉伦 (谭嘉伦) 原创-IT

民营企业的短命现象,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尤其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有关民营企业如何摆脱自身局限,寻求长久发展的“转制”、“转型”问题,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不久前,与TOM.COM缔约牵手的我省民营企业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再度引起媒体关注。“入世”当口,走访天明,观察天明,从一家瞄准明天的民营企业的变与不变中,观毫末辨流向,或许别有一番意义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全球涌动一股大企业并购浪潮。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IT业界大并购,比如“时代华纳与AOL(美国在线)”、“HP与Compaq”、“阳光与新浪”等等。这种企业大并购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议论,叫好者有之,悲观者有之。如今,这股大企业并购烽火在中原点燃。
  2001年9月9日,香港TOM.COM与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缔约,出资收购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50%的股份。这次并购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资本高速路上的联姻
  天明为什么要牵手TOM.COM这个网络公司呢?
  天明董事长姜明说,源于品牌、资源、资金、管理和人才,双方互补双赢。
  在全球网络业界可谓万马齐喑的时候,隶属李嘉诚旗下的TOM.COM日子也不好过,TOM.COM首席执行官、行政总裁王乙恢毕胧梗裕希 .COM的业务从看似虚幻的网络界更多地植根到坚实的土地上。因此,一年多来,TOM.COM展开了疯狂的跨媒体收购,全面进入投资高峰期。看中天明等5家户外媒体的当地资源优势,斥资2.6亿港币一一收购就是其中重要的棋步,加上此前收购的上海美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昆明风驰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TOM.COM已经成为大陆最大的户外媒体机构。
  而对天明来讲,TOM.COM的品牌、资金和管理优势等不仅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也是一心想要打造国际品牌,拓宽发展方向的天明进军国际舞台的重要战略资源。
  有人曾作过调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大多不到3年,天明已度过了8年创业、成长、辉煌的时期,目前,已从产业经营过渡到资本运营,并开始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态势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布局新世纪
  1992年,郑州开始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当时,能够为这种大型活动进行经贸洽谈而在企业间穿针引线的广告公司寥寥无几。
  其间,还在省体委机关工作的姜明担负起为武术节拉广告的职责。
  这是姜明第一次涉足广告业。
  后来,姜明从省体委机关停薪留职创办公司实体,代销过工业清洗剂,又想做干洗店甚至出租车生意。一个朋友启发了姜明,你干吗不还去做广告呢?
  1993年6月,天明广告公司成立,地点就在省军区外墙的两间门面房里。当时,姜明说了一句话,虽然天明现在只有这两间门面房,但天明是要按摩天大楼的样子搭建公司架构。
  这座摩天大楼的架构当然包罗万象,其中重要的是公司定位、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精神、企业管理制度等等。广告公司要想吸引客户,其本身形象就是招牌,天明从最初的启动资金中,拿出2.3万元专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花费5万元进行装修,14万元购买了一部夏利。
  天明最初的目标是3年时间做到河南前3名,6年时间成为全省排头兵。实际上,6年的目标,天明仅用1年多时间就达到了。
  天明的成功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广告创意,经过各种媒体曝光,已经是耳熟能详,不管是外地的客商还是郑州的市民想必都还对那别开生面的树桶广告、挂满整条大街的条幅和在郑州主干道上行驶的双巴车有着深刻印象。但能够支撑天明长久占据河南广告业排头兵位置的恐怕还是天明摩天大楼一般的公司架构,和天明“敢想、实干”的企业文化精神。
  也正是因为此,天明已开始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上海、北京等区域,同时业务范围也由单一的广告业向平面媒体、咨询业、房地产等方面规模化延伸。天明目前已经是一家横跨三地、以广告业为主体,以传媒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上个世纪末,天明就已经开始为新世纪布下战局。
  如今,天明在郑州拥有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河南天明置业有限公司、河南省直中青年专家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拥有北京海内企业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天明广告有限公司、北京天明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拥有上海天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除去户外媒体和平面传媒之外,天明把房地产等看成副业,照姜明的话说,是“嫁接”,把天明的资源和优势同别的在此领域有优势的企业嫁接,其中互为嫁接的有河南建业集团和未来房地产公司。
  从蜗身于农业路海特大厦不起眼的公司本部中,不经意很难看到天明如今的峥嵘之势。但天明正在不声不响中夯实摩天大楼的地基,与TOM.COM的联姻也正是天明瞄准国际化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战略布局中的一步要棋。
人才的魅力
  1996年,天明位居河南省十佳广告公司之首的黄金时刻,姜明去了美国。
  出国干什么?
  姜明说,美国不但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人才的中心。美国之行就是要看清一个本土化企业与国际标准规范下的大型企业差距究竟在哪里?也正是美国之行,让姜明彻底认清了人才的要旨和魅力。
  去美国之前,姜明在公司发展的巅峰时期萌生出想退出一线的意愿,于是,在姜明远去美国琢磨公司未来发展的大计之前,他物色了一位总经理来挑起公司的重担。但等姜明回国之后发现,天明从巅峰时期滑落下来。
  哪里出了问题?
  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识人才者得人才”,姜明自忖在那时还不够识人做事。在知识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都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人才才是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原动力。在很多企业家抱怨人才短缺的时候,也许人才就在他身边,他所缺乏的是认识人才的敏锐眼光和判断力,及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领导者的眼光与素质又是这个企业人才团队中的灵魂的灵魂,核心的核心。
  姜明是个学习和工作起来可以进入疯狂状况的那种人。他能连续几个月日夜连轴转地工作。在天明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姜明仍坚持完成了河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回国后,又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国际金融硕士学位,现在又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攻读EMBA。要想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姜明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
  但企业仅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者是不够的,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需要注重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层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发掘尤其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本。
  在天明,记者见到了其中一些中层管理人员。
  孟彬,姜明同门师弟,参与和见证了天明一步步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孟彬从原单位辞职加盟天明时,工资待遇跟原单位持平,但多了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使孟彬充分发挥了他个人的专长,倾心实践了在郑州引进双层巴士“天明号”的创意。现在,孟彬是天明负责户外广告的副总经理。
  在天明,你可以从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遍员工身上都能感受到一种自信。孟彬说,他很欣赏HP总裁卡莉·菲奥莉娜最欣赏的那句话,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而是不能够认清自身存在的巨大的潜能。这种自信或许正是天明用人机制所致。尽管如此,姜明自认为,对一个面向国际发展的现代企业来说,天明的人才发掘和激励机制还远远不够,他准备外聘一个专职从事人力资源的资深经理来协理天明面向21世纪的人才经营。
明天有多长
  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短命现象一直是社会尤其是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有关民营企业如何打破发展瓶颈,向现代企业制度脱胎换骨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哈尔滨一位民营企业家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何时民营企业能够不再有太多创业者自身的影子,能够在一个稳固成熟的企业制度下平稳地发展?
  无论是吴敬琏还是厉以宁都曾经指出,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以现代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企业必须接受外部的金融资产,才能发展得更快。
  如今的天明集团,姜明仍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姜明认为,中国企业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在我国还不太成熟。中国企业需要一步一步来。目前,“空降兵”似的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之间能够十分默契地工作、借助外脑使企业腾飞的例子也较为少见。比如长虹集团,在2000年之时,倪润峰退居幕后,让出总经理位置,“中国国企第一位博士后总经理”,36岁的赵勇走马上任,但不到一年,倪润峰东山再起,出任长虹CEO,赵勇因而辞职。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也许没有国企改制时出现的诸多障碍,但也需要慢慢地培养和挖掘,才能后继有人。比如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联想集团,正是创业者柳传志经过长时期的鉴别和培养,才让年轻的杨元庆、郭为走向前台。
  但姜明远比柳传志年轻得多,天明的规模也远没有达到联想那一步,按照姜明的说法,他也想再一次淡出天明公司的日常行管工作,但天明集团的战略转型还需要他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和运作。
  天明的明天究竟会有多长?
  姜明坦言,现在的天明只有把根扎牢扎深,明天的天明才有可能“百年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