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的脚印在我的心里- - -闻怡洋专访 - 东东包 - 东东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9 次) 时间:2000-05-19 11:30:56 来源:东东包 (bao) 原创-IT

汗水的脚印在我的心里- – -闻怡洋专访 (0306)

东东包

1999年的十大优秀国产软件Dial Monitor的作者闻怡洋是一个东东包很佩服的人。我一直认为,一个劲埋头苦干的程序员只能是一部大机器上的螺丝,也许这个小螺丝很重要,但是它只能依照已有的原理和规定来运转而不能有任何的创意,也就无所谓革新和发展了。我希望中国的程序员不要只当一个个螺丝,而是能在艰苦开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远望,学会做创造性的工作。有思想的程序员生命力才能长久。在东东包所接触的程序员当中,闻怡洋就是一个有着自己观点和思想的程序员,他并不是一个劲的盲目钻研技术,他懂得在恰当的时刻站起来思考,并且愿意把自己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建立了一个叫作Visual C++/MFC开发指南的网站(www.vchelp.net),他的梦想是::“让以后的开发人员不再为寻找资料而苦恼;让我们在软件国度里遨游而不是举步为艰;让我通过我的站点为中国的开发者尽一点绵薄之力。”

闻怡洋是地道的重庆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现在在深圳从事设计和开发的工作。也许巴山蜀水让他的骨子里充满了豪爽仗义的血液,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凭着自己的软件和网站来赚钱。无论做网站还是做软件都是自己的一点业余的兴趣,如果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他就很开心。在闻的网站上放着他自己开发的20几个软件,这些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是自由软件而且很多都提供了源代码。从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但是他对于同行的热心对于中国软件事业的发展却充满了赤诚的思考和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他的个人主页上是红红的几个大字:“时不我待,提高中国软件开发水平,从我做起 ”。

下面来听听他的自述:“我的名字叫:闻怡洋,人们都喊我:闻洋。在世上游荡了二十来个年头了。我在1990年第一次接触电脑,那时还是使用的苹果机和ROM BASIC,那时的一台386电脑真可谓是稀奇玩意了,很令人羡慕的是我曾经拥有了它两个月,同时还有一台长城8080,(也许就是那一次经历使得我患上了同时拥有多台电脑的癖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网络我才真正开始理解我自己的疯狂行为)还有一套DOS 5.0和Windows 3.0,那时大陆还在使用DOS 3.3和中文WordStar,WPS也才刚露头角并且需要汉卡。面对陌生的PC和英文软件还有一个只会五笔字的叔叔我真不知道我是怎么学进去的,但那两个月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的第一个软件是使用MASM编写的在某个人生日的时候发作的病毒(但我没有将它用于破坏,少年的心总是爱幻想,却不被人理解,个中滋味只有我才能感受),但我认为这次编程经历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成果一定要用汗水去换取,而且培养了我不怕BUG的DEBUG精神,有了那次经历以后我再从事多繁重的开发工作我都没有打过退堂鼓。哪怕面对再多的代码,哪怕是接手别人的工作,哪怕……

紧接着我开始了C语言的学习,开始了Windows下的编程,我大学放弃了所有的假期甚至在后三年中到教室的次数不到一百次,整整四年都泡在编程上,从中间我领略到无穷的乐趣,一次次从求知到应用到求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让我难以忘怀。

终于在大三时我的软件作品RDA(Remote Data Access)系统得以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比赛,但可惜只拿了个鼓励奖。说真的那次给我打击很大,因为我看到中国对软件的态度和寥寥无几纯软件作品(而且大多都是在现有平台上建立的应用软件),但这更加坚定了我走纯软件开发道路的决心。我知道凭我一个人根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在1998年申请了个人主页http://www.kali.com.cn/myhome/vchelp/并将很多资源放到网上供大家下载,在此期间我得到很多朋友的认同和鼓励,后来又搬家到http://vchelp.163.net和http://vchelp.zb169.net但是免费主页的速度很慢,所以我决定申请自己的域名,也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位置http://www.vchelp.net。我希望通过本站让更多的人进入开发的殿堂,为中国软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希望开发变得轻松,更希望能在开发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我时常问自己:“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多少的工作是别人做过的,我们重复的劳动付出真的是那么有价值吗?”以前常有人问我编程有什么捷径,我回答是:汗水和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

1999年时我由于想计算一下自己上网费有多少于是编写了一个很小的软件,也就是现在的Dial Monitor。出于一种想让别人分享自已工作成果的心情同时也为了宣传我的站点www.VCHelp.net,所以将它放到网上。本来以为就这样就算了,但由于收到一些使用者的意见又促使我对继续软件进行完善。其实当时己经有好些计费软件,Dial Monitor的出现显得有些多余,但可能是由于Dial Monitor比较朴素和小巧也赢得了一部份使用者的青睐。在这之后我也就不断的根据用户的建议进行改进,一直到现在。(其实我也有一些其他的免费软件只是没有花太多精力去维护)我想Dial Monitor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与广大的户支持分不开的所以我决定永远都将Dial Monitor作为一个免费软件发放。

在以后的版本中我将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并且会在版本3.0中对大多数代码进行重写,争取做到内存耗占在200K以下,并且会引入插件的概念。这样软件中除了最核心的部分常驻内存外,其他功能都将通过插件的形式实现,同时其他开发者也能在Dial Monitor补充一些功能。”

东东包在跟闻的交流中,感到了一种少有的激情和张扬的理念。于是我说:“我想一个好一点的人物采访,应该挖掘人物自身的一些深一点的东西,可能被采访者本身以前都没有想过,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他的成功和失败的感触,他对世界的思考和展望是抹杀不了的。我们这个网站,并不局限于共享软件的作者,只要是中国软件行业中的程序员,我们都愿意去了解和认识,去向大家介绍和宣传。 尽管我们现在无法逃避商业化的诱惑,尽管我们抗拒不了与商业性的东西沾边,但是我希望我们并不是很纯粹的行动能够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那就是它对于整个中国IT事业的发展能否在事实上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于采访的形式我想并不是很重要,我在乎的是这样交流的效果。如果在交流中我们能够有一些共识,有一些新的启发,有一些相互的欣赏,我觉得那是最大的收获。一方面你可以自由的谈一些你的想法和感受,完全没有任何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也给你一些简单的问题,你觉得感兴趣的话就回答,不感兴趣的就放在一边。”

闻用他一贯的热情和真诚回应了我。

东东包:“就你个人的看法,作为一个好的程序员,一个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程序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闻:“其实我一直避讳程序员这种称呼,一个做软件的人他的目的并不能只停留在编写代码这个层次上,所以我一直使用开发人员来代替程序员这样一个名称。其一是开发人员比程序员包含了更深的含义而且要求更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因为开发人员涉及到更多的业务分析能力,其三是因为中国的软件开发并不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员。

一个开发人员真正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系统后的幕后英雄,他们付出技术,青春,心血但当一个个构筑起来的系统时他们却不为人知,看看Pentium这个名字就知道背后有多少华裔开发人员的心血。特别中国的开发人员很苦,而且付出与获取不成比例。在中国当开发者付出如此多时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因为目前的中国是一个不重视软件价值的国家;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开发者都被称为程序员,大部分都被当作代码机器。所以在中国做开发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有时我感到不平但回过头想想任何事业后都会有人要牺牲,而我们现在这一批搞开发的就是在牺牲。我不为我自己的牺牲感到后悔,只是希望有一天在中国软件业功成名就时我可以对别人说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所以现在做一个开发者一定要能够苦中寻乐,而且一定不要被现实所左右,绝不要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我想大多开发者都有过辉煌的梦想,但肯定都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我们要看到一个好的开发者并不简单停留在将思想变为代码,更高的能力体现是能够将现实中的需求转变为软件中运行的流程。其实乱也有乱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多接触一些东西,在中国80%以上的开发者都从事项目开发,真正做产品的软件公司很少,所以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才是当务之急,而且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设计工作。我时常对自己说:“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价值会被社会所承认”。所以在中国做开发工作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因为无序会慢慢向有序转变,而价值随之能够体现。”

东东包:“在你投身于中国IT业的过程中,在你想为中国的程序员做点事情比如建立VCHELP这样一个站点时,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你进行了选择?”

闻:“我在1998年时因为缺少一些Visual C++方面的资料所以上网查找,但结果很让我失望。最后我不得不到国外站点上获取信息,这时我想为什么我不做一个呢,于是我把我找到的一些开发资料放网上,希望能够帮助一些和我有相同处境的开发者。在一段时间内我的站点只是提供一些我平时因为自己需要而找到的一些资料,但后来随着站点的发展我不得不上网寻找一些和开发有关的资料即使我自己用不上。1999年时我申请了域名,而且将自己的网站定位在资料收集和共享上。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几个方面,此外也是觉得在网上的中文资源太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他的开发者能够轻松一些。其实我所做的都是一些很实际也很简单的事情,动机也很单纯。”

东东包:“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想过十年以后的计划吗?五年呢?一年呢?”

闻:“五年的目标就不好说了,不过今年的目标倒是有的。就我自己来说,我目前在网站上策划一个“合作开发”的栏目,我希望这个栏目能够给开发者一个在网上合作的环境。我希望这个栏目开始运作后能够得到开发者们的支持。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将这个栏目定位在非商业性质上,此外我也认为目前中国的开发人员有两方面主要的需求,一、具有相当编程水平的人需要提高自身设计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二、接触开发不久的需要提高自己开发的能力,学习掌握开发技巧。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栏目能够得到学习和锻炼,而不是单纯的的将目的停留在通过网上合作来获取一些额外收入。说真的中国对开发人员的需求很大,所以有了能力要寻求一份好的工作并不是难事。此外我所开发的网上计费软件Dial Monitor在今年会有大的改动,这主要是因为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收到很多朋友的建议,因此软件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而每次修改都是相当与在先前的版本上做改动,因此整个软件的结构就越来越零乱,所以我想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整个软件进行重写。”

东东包:“你除了对编程有兴趣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你认为是不是程序员只需要知道计算机的知识就够了,还是需要了解更多领域内的东西?”

闻:“我想一个开发者的知识结构将会决定他的发展方向,此外开发人员除了编写代码的能力还应该具有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能力。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要开发一套库存管理的软件,你就必须要具有相关的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业务中的需求利用软件开发的思想表达出来。此外对开发工具的熟悉也能够使得在开发中获得收益,因为一套系统不可能是从头到尾完全有自己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借助开发工具将会事半功倍,而且能够减少重复劳动。(我想这点也正是中国现在需要的)”

东东包:“你认为理念重要还是实际的行动重要?中国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发展需要借助于什么?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有没有最终的现实出路?你认为互联网里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需不需要坚持即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诱惑你?”

闻:“我认为两者都重要(相当没说,但的确是这样)。

关于共享软件与自由软件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只要宣传和流通途径能够跟得上就可以得以很好的发展。因为共享软件的开发基础是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共享软件的产生有几个方面,个人的爱好,开发时的实验,对一些其他软件中不具备功能进行补充,实现其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功能。而且最初时一般都不会涉及到商业目的,而且功能很简陋。一个好的共享软件成功的原因在于构思,而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有需求提出,就这样软件的功能才能够得到丰富和完善。所以如果从开发的角度来看,共享软件其实是一种很不规范的开发方式。而当一个共享软件的开发向规范化迈进时也就意味着它在向商业化迈进(也许这时候软件依然称为共享软件,其实在实际上它已经成为商业软件与共享软件中间的一种过度产品)。所以我认为个人兴趣在共享软件的开发中占了主导地位,而且我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共享软件产生的原因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共享软件都存在的必要,也决不会消失。至于共享软件的出路如果说得现实些能够生存共享软件最后都会带有商业目的,只是软件的开发模式与商业软件所追求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效率会有所区别。

而自由软件产生的原因会多一些,而这些系统一般来讲都会比较庞大和复杂,开发也较规范。(我很羡慕美国的某些大学所开发的系统,其中有些软件其实是由国家出资开发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的软件发达的原因)在中国我没有看见什么真正流传很广的自由系统(也可以说是从未见过),我想这和中国的开发水平和开发环境有一定关系。因为自由软件的产生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研究机构应该是产生自由软件最大的基地,只是中国的研究机构都搞经济去了。

我认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开放,互相依赖,共同发展。在互联网中每天都会有新事物产生,但消失的速度确远远比不上产生的速度。因为现在正处于互联网网普及时代,现实中不存在于互联网的事物随时会在网络上出现,而且很多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会借着互联网而产生发展。我最反感的是在互联网上一种有我无你的姿态,其实这对自己很不利(比如M$,JAVA,NC)。互联网太大了,没有人谁能够完全统治它,我想即使是在一个方面都是很不可能的。因此无论个人或是机构想借助互联网来发展自身就必须寻求合作与支持。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才是互联网所应该具备的健康趋势。

至于谈到商业诱惑我想这是对每个人自己人生理想的一个考验,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这时候会特别明显。我想在处理这种矛盾时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单纯以利益来衡量。当然有所取舍就会有所损失,而这个损失是否值得需要用时间去证明。

上面的是我回答的一些问题,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点其他的事。

我时常收到网上开发者的来信,看得出大家都对现在的开发环境有所抱怨。我想说的是做一个开发者应该带着理想去生活,也许这个理想到最后会被打得粉碎,但绝不要放弃理想与追求。我们现在的一代开发者是需要付出与牺牲的一代,但这些牺牲是有回报的。记得有次和一个香港朋友交谈中谈到两地开发人员收入的巨大差距,我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香港的上一代人用汗水换来的,所以大陆的人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平”。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小但一个好的氛围要依靠每一个个体去营造。”

(后记:不知道大家在读了这篇采访以后,会有什么想法。可是东东包在快写完之际,却感到了一丝丝的安慰,一点点的憧憬。老实说,这篇采访所延续的时间大概是东东包个人历史上最长的,大约有四个星期。可是我觉得值得。因为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闻怡洋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在他的身上,却有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他的那些理想,他的那些行为方式和思考习惯,让我觉得在这个容易迷惑的世界里还是有不少的人在真诚的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