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 旧语新知 - 陆新之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3 次) 时间:2001-01-10 03:38:12 来源:陆新之 (luxin) 转载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李公明
美国记者科莱考尔在一九九六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科莱考尔与他的队友于五月十日登上峰顶,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五名队员丧生;在这同一天另外三支登山队也有四人死亡,还有三人重伤并至五月底亦相继死亡。在这一年的春季,死神的阴影笼罩着珠峰,攀登珠峰的死亡人数达到十二人,是珠峰攀登史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季度。
从珠峰回来以后,深受震撼的科莱考尔内心十分痛苦。为了重新认识这场悲剧从而使自己走出它所带来的阴影,他在当年十一月写成了这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九七年它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雄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发行量超过了一百万册。在我看来,这部书的成功是因为它在“亲历”之上更多了一些严肃的思考,它提出了一些真实而又复杂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一位名叫迪克.巴斯的美国富人在向导的指引下登上珠峰,这件事鼓舞了众多的业余登山爱好者。只要有时间和金钱,普通人也能登上世界的顶锋――这种念头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于是,加入到攀登世界高峰的行列中的人数急剧增长,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向导公司也纷纷出现,商业化的趋势无法抵挡。书中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反对的人认为,这等于是把珠峰出卖给有钱的暴发户:而且由于商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而使神圣的珠峰不断被拖入美国的司法泥潭。保守主义者认为这些人登顶的记录是不真实的,因为如果没有向导的帮助,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恐怕连登上美国的雷尼山之样的较低山峰都很困难”。而纯粹主义者则认为珠峰会因此受到了贬低和亵渎。
赞成的理由更为易于被人们接受:让平凡的普通人也能实现攀登最高峰的梦想,这又有什么不好?而登山探险公司的职责就是:“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们将与您一起实现您的目标。我们不会将您拖上山――您必须努力工作――但我们保证会最大限度地为您提供安全感和成功的机会。”应该说,大名鼎鼎的登山家霍尔――他就是科莱考尔这支登山队的向导――登山公司的这段广告词写得很好,它恰好就是我和队友在去年那个大本营之夜曾热切地讨论过的问题。当时我们希望有专业公司能提供这样一种服务,因为这是在国家行为以外普通人能够实现梦想的唯一可能。
保守主义与纯粹主义反对商业化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商业本身只是一种运作方式,与政府行为一样,并不会使登山变得更崇高或更卑鄙。倒是由于商业的介入,使山峰真正成为了人所共有的。无论如何,以国家力量的名义和专业队伍的名义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山峰实行垄断的现实,总不会是永恒合理的。至于说到凡人的能力与他们在向导帮助下所获得成功的真实性的关系,就更清楚不过了:如果没有后勤队伍在运输物资、逐步建立营地等等方面的帮助,又有哪些专业登山家能够登上珠峰?再看一下,在现代各种运动竞技、探险领域中,又有哪些是由于商业化的介入便理应受到贬损呢?